跨界共谋低碳创新 融合描画绿色图景——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2025春季交流暨环同济未来产业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2025-04-07 111
返回

       近日,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2025春季交流暨环同济未来产业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2

       会议由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规划院)、上海杨浦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园核心园)承办,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协办,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以下简称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中国银行上海市杨浦支行为会议提供支持。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杨浦区科经委、规资局、环境生态局等部门指导和帮助。

3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联盟主席伍江,杨浦区规资局副局长成元一,杨浦区科经委副主任王瑄,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翔,同济规划院党委书记刘颂,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园核心园总经理钱学标,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高级风险经理田忠民,中国银行上海市杨浦支行行长金星,以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等领域的近百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大计。会议通过主题分享、供需对话和跨界研讨,探索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共识。同济规划院副院长裴新生主持会议。

01 共启新篇

 锚定低碳转型战略方向

4伍江

5

钱学标

6

刘颂

       联盟主席伍江教授、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园核心园总经理钱学标、同济规划院党委书记刘颂分别致辞。他们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突破传统行业壁垒,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园园区将打造低碳技术试验场,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转化;同济规划院将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全生命周期,重点通过设计牵引,推动技术成果应用。

02 主题分享

展现低碳技术创新前沿动态

7

陈君

8

赵增丰

9

刘佳

10

张昕怡

       四位深耕低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独特视角呈现了行业前沿动态。同济规划院陈君副主任系统阐释了城市片区减碳规划方法论,提出“空间规划与能源系统耦合”的精准控碳策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赵增丰教授聚焦建筑固废资源化,阐述了可将废弃建材转化为低碳混凝土的核心技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碳中和研究院刘佳教授则通过数智化模型,介绍了城市水系统“监测-模拟-调控”的全流程韧性管理体系;上海天佑工程咨询公司碳咨询高级顾问张昕怡分享的数字碳管理平台系统,为建造过程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可追踪工具。

03 供需对话

搭建“技术-产品-场景”落地之桥

11

成元一

       同济规划院汪劲柏主任主持供需对话环节。杨浦区规资局副局长成元一现场发布了“复兴岛国际设计大赛”事项。该大赛倡导科技场景与空间场景的协同设计,吸引大家关注和参与。

12

刘青

13

王成立

14

黄平

15

黄磊

16

刘博

17

庞程

       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绿建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青介绍了可大幅缩短工期的集成式钢结构建筑技术;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区经理王成立展示了光伏一体化系统破解近零能耗建筑难题的案例;上海新平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平分享了以湿地技术集群赋能生态水处理经验;上海同算知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磊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楼宇AI节能系统和实现能耗动态优化情况;上海徽之藤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刘博推介了Uhpc新材料,该材料凭借超高性能混凝土,重塑城市家具品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业务创新部高级经理庞程则提供了碳资产管理与交易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18

场景互动

       针对有关技术落地的现实瓶颈,政、企、研、用、金等方面展开了深度互动。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高级风险经理田忠民坦言:“绿色项目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需创新金融产品平衡风险收益。”他透露,中国银行对绿色金融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支持,愿意同各方共同探索新模式新做法,为低碳技术提供定制化融资支持。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宇建议,可通过建立“技术库-场景库”双向清单,破解实验室成果与市场需求的信息壁垒。同济规划院陈保禄所长、阮梦乔副总工、曹春所长,介绍了“四级X类”低碳新赛道产品、城市片区规划设计中低碳技术需求、城市体验与评估与低碳建设协同等内容。

04 生态协同

共筑低碳创新的“环同济样板”

19

裴新生

       同济规划院副院长裴新生在总结会议时表示,要从技术维度、实践维度和生态维度,提供系统性方法论与颠覆性工具,为行业开辟新赛道;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面对面需求对接,为技术落地锚定精准坐标;同时要实现跨界协同,推动形成“技术-政策-资本-场景”的闭环创新网络。联盟将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定期发布“需求清单”、“场景清单”,依托同济大学产学研优势,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低碳创新试验田”。

20